俗話說:“愛美之心,人皆有之”,這句話無論古人還是現代人,都很適用。插花,就是一種傳承千年的美學文化。插花需要花器,在中國,有六大傳統花器,分別是瓶、盤、缸、碗、筒、籃,其中除筒、籃的材質多為竹,其他四類花器中,最常見的材質就是陶瓷,尤其是五大名窯之首的定窯,對這四類花器多有燒制。
瓶花,在中國六大傳統花器中,占據首位,因為“瓶”與“平”諧音,所以人們普遍喜愛瓶花,借它吉祥、平安之寓意。有資料記載,瓶花起源于南齊,當時佛教盛行于中原,因此瓶花也隨著佛教的蓮花供養傳入,在唐宋時期,隨著佛教的世俗化,瓶花開始進入民間,到了明代,瓶花開始盛行。到了現代,瓶花的應用范圍更廣,可以擺放在客廳、茶室、書房等,由于定窯瓶花的器型多為小底高身,為了防止其因放置不穩而掉落摔碎,瓶花一般都配有底座,例如在宋代詩人李龏在詩作《山庵·花梨架子定花瓶》中,就有“花梨架子定花瓶,一朵紅梅對懺燈”,說的就是一個用花梨木做底座的定瓷花瓶。
雖然瓶花被使用的最多,但是還有一種花器,要比它的歷史久遠的多,最早可以追溯到漢代,它就是盤花。最開始的時候,盤花是陶瓷盆來象征池塘或者湖泊,在里面放入花材,并輔以枯枝、假山石或者果實來固定,在六朝時,它是重要的佛教供花。到了唐代,才發展成為盤花,并且盤的形狀以圓形或者橢圓為主,象征著圓滿。關于定窯盤花,也有很多記載,例如在明代文人高濂所著的《燕閑清賞箋》中,有定窯“山齋有昆石蒲草一具,載以白定劃花水底,日汲清泉養之,自謂齋中一寶”。在清代陳森撰寫的小說《品花寶鑒》中,也有“炕幾上供著一個定窯長方磁盆,開著五六箭素心蘭。”
缸花和碗花,就比較小眾了,顧名思義,缸花就是用水缸盛放花材,它起源于唐代,盛行于明清,晚唐時期羅虬所著的《花九錫》中,就記載有:玉缸存水,充當插作牡丹的花器。缸花一般放置在廳堂或者庭院,但是現代人也有用和缸形狀相似的罐、缽等插花,可以放置在花架上。碗花則起源于前蜀,在宋明開始盛行,至于它的樣式,大家可以參考古代的佛教壁畫,會看到天女一只手托著盛滿鮮花的碗,一只手從碗里取花向外拋灑。這兩種花器在定窯瓷器中也有,但是并不多見。
至于起源于五代時期的筒花,以及現在已經被稱為花籃的籃花,大多和陶瓷沒有關系,這里就不一一介紹了,以上就是中國古代六大花器的簡要介紹,如果你有不同的看法,歡迎留言一起討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