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枕,臥為所薦首者也。”這是《說文解字》中對“枕”的解釋,在我國古代,很早就有用天然石塊作為枕頭的歷史,后來逐漸發展成為用加工過的石塊、以及其他材料(竹、木、玉)來制作枕頭,其中瓷枕的歷史,最早可以追溯到隋代。
瓷枕最早并不是作為日用品出現,而是陪葬冥器,后來人們發現它具有明目益睛、安寢的功效,才將它用于寢臥。至于瓷枕的功效,在《本草綱目》中有記載,“久枕瓷枕,能明目益睛,至老可讀細書。”瓷枕在唐宋時期十分流行,唐代有的瓷枕個頭很小,俗稱“脈枕”,是用來方便中醫診脈的,到了明清時期,甚至有將瓷枕作為陪嫁之物的習俗。
宋代是制瓷業的鼎盛時期,多地的瓷窯都燒制瓷枕,五大名窯中也就出現了各種造型、紋飾的瓷枕,而在宋代從民窯翻身為官窯、確定白瓷老大地位的定窯,自然不甘落后,燒制出各種類型的瓷枕,其中以“萌萌噠”的孩兒枕最為著名。
當時定窯孩兒枕的造型,主要有兩種,一種是童子執荷枕,就是在童子的身上頂著一片荷葉,因為荷葉也叫蓮葉,所以有“連生貴子”的寓意,這種造型的孩兒枕并不是定窯獨有的,耀州窯等其他瓷窯也都有燒制。
收藏于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的定窯白釉童子擎荷枕
另外一種孩兒枕的造型,則是定窯獨有的,我們來看下面這兩張圖,兩件孩兒枕的釉色都呈牙白色,胎質細膩,孩童梳著娃娃發髻,腦門寬闊,雙目炯炯有神,手里拿著玲瓏繡球,伏臥在印花小榻上,兩臂環抱墊起頭部,腳丫交叉上蹺,整體透出一股靈氣。兩件孩兒枕就好似孿生兄弟,唯一的區別就是一個孩童身穿素面長背心,一個孩童身穿錦緞長背心,前者目前被收藏于北京故宮,后者則被收藏于中國臺北故宮。
收藏于北京故宮的宋代定窯孩兒枕(國寶)
收藏于中國臺北故宮的宋代定窯孩兒枕
那么,上面兩個孩兒枕,為什么要雕塑成俯臥狀呢?因為根據人體結構,臥姿會產生曲線,便于人們枕臥,如果設計成仰姿,面對圓滾滾的肚皮,就不好枕臥了。除了孩童形象,定窯瓷枕還有仕女形象,叫做仕女枕,不過成年男子形象的瓷枕是沒有了,因為枕著“摳腳大漢”入睡,恐怕心理上這關是過不去的。
定窯孩兒枕是宋代定窯制瓷技術與藝術水平之高超的雙重體現,因此對制作工藝要求很高,所以數量少之又少。在當時,普通百姓是用不上的,只有皇室才能枕用,正所謂“物以稀為貴”,因此宋代定窯孩兒枕一直價值不菲。2013年,北京故宮收藏的那件定窯孩兒枕,被《國家人文歷史》雜志評為九大鎮國之寶之一,同時它也是中華世紀壇浮雕上中國古陶瓷的代表。